為什麼他不願意聽我說話?當「聆聽」能力出了問題
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MBTI認證施測師
許多伴侶基本相處的元素,就是有辦法傾聽彼此,分享今天發生什麼事,當缺乏傾聽,關係就會充滿張力,容易因為小事開始計較或吵架,我開始對外不停抱怨,一下整理幾個缺乏聆聽能力背後的心理因素:
1|情緒滿溢:自己也正在承受壓力
當一個人自己的壓力尚未被處理,就難以容納別人的情緒。此時聽到對方的困難,反而感到無力而壓力倍增壓,會盡快終止話題或給建議。
• 內心語言可能是:「我自己都快撐不下去了,還要安慰你?」
• 表面回應可能是:「你想太多了啦,別煩惱了。」
2|聆聽觸發內在焦慮:害怕承擔、害怕無能為力
有些人無法忍受看到親密伴侶不開心,因為這會引發自己的罪惡感或無能感,於是會急著跳進「解決問題模式」,藉此壓下自己的不安。
• 內心語言可能是:「我不知道怎麼幫你,我覺得好慌張。」
• 表面回應可能是:「你太敏感了啦,不要這麼玻璃心。」
3|自我中心的慣性:下意識地將話題轉回自己
在關係中,若一方習慣把自己的經驗當成絕對正確,會忽略對方處境的獨特性,導致失去同理的起點。
• 內心語言可能是:「我當初也是這樣過來的,沒什麼大不了。」
• 表面回應可能是:「我以前也遇過更糟的,現在不是也過得好好的?」
4|潛在的比較或競爭心理:不自覺地貶低對方
有些人內心有「不能示弱」的信念,當看到對方展現脆弱時,會不自覺地貶低對方來鞏固自己的價值。
• 內心語言可能是:「你怎麼連這種事都處理不好?」
• 表面回應可能是:「這種小事你都搞不定,以後怎麼辦?」
5|關係中長期的挫敗與累積的不滿
當一段關係中長期缺乏回應或修復,雙方可能會對彼此的情緒訊號產生冷感。久而久之,即便對方開口,也會下意識忽略或防衛。
• 內心語言可能是:「你每次都這樣,我早就懶得聽了。」
• 表面回應可能是:「你又來了,永遠都在抱怨。」
6|缺乏安全感:害怕對方情緒會導向衝突
有些人因原生家庭或過往創傷經驗,將「情緒」與「衝突」劃上等號。當對方情緒一來,便啟動防禦機制,不願傾聽。
• 內心語言可能是:「你又要吵架了嗎?」
• 表面回應可能是:「我不想跟你吵,我累了。」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伴侶經常「無法聽下去」,不妨先退一步,問問彼此:「你現在還有力氣聽我說話嗎?」這樣的自我覺察與詢問,才是通往體諒的起點。
----
更多溫柔的資源,陪你走在療癒的路上
→聽聽療癒的聲音
來聽我的Podcast/YT【吳姵瑩的心智宮殿】
陪你走過愛情裡的焦慮與不安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
預約諮詢 → LINE @iiispace_com
--
推薦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