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家人有NPD(自戀型人格)——你可能正在承受這些沉重的關係互動

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MBTI認證施測師

如果你的家人有NPD(自戀型人格)——你可能正在承受這些沉重的關係互動

 

在心理諮商實務中,我見過不少來自有 NPD 家庭背景的孩子。這些孩子從小就學會了一件事:為了關係的和諧,他們必須壓抑自己、過度承擔、默默吞忍,直到有一天,內心疲憊、外表堅強,卻完全不認識真正的自己。

 

關係的互補:你自責,他永遠有理

 

NPD 家人很少承認錯誤,他們的情緒總是說來就來,一旦爆發,你就成了那個趕快打掃、趕快道歉、趕快修補的人。長期下來,你會誤以為「是我不夠好,所以他才會這麼生氣」。這種互補,讓你慢慢失去聲音,甚至壓抑所有感受,只為了避免衝突。

 

也因為他總要別人繞著他轉,所以這個家變成一言堂。而你,可能是那個沒有聲音、沒有空間、永遠在付出的角色。久而久之,你會以為,「能撐下來就是一種價值」,但其實你已經悄悄忘了怎麼照顧自己。

 

自我設定被扭曲:你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

 

從小,你可能就聽到這樣的語言:「誰叫你長得不可愛?」「你腦袋有問題?」這些語言暴力或情感忽略的訊息,會在你心裡長出一種內在聲音:「我就是不值得被愛的人。」

 

所以當你在關係裡受傷,你第一個想到的不是「他對我不好」,而是「是不是我又做錯什麼?」這種自責和自貶,成了你習慣的思考模式。甚至你會在感情或工作中,不斷重演被剝削的劇本,渴望別人來認可你、照顧你,但又常常被辜負。

 

害怕界線:因為恐懼和罪惡感拉不開距離

 

一旦你開始試著對 NPD 家人說「不」,你很可能會遭遇他們強烈的憤怒、威脅、情緒勒索:「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你是我女兒耶!」你會被罪惡感壓垮,下意識又回去討好、配合、安撫。

 

這時你要做的,是練習跟罪惡感共處,告訴自己:「我現在有罪惡感,但我可以不用立刻做什麼。」你越能忍住那個衝動,關係才有機會開始改變。

 

要脫離這樣的家庭,你需要——

 

1️⃣ 建立自己的關係支持系統:找一群你可以信任、能傾訴的人,或參加心理成長團體,讓你知道,愛與連結是有其他可能性的。

 

2️⃣ 重塑自我設定:他們對你說的否定、羞辱、責備,並不是你真正的樣子。你要重新去認識自己、定義自己。

 

3️⃣ 成為自己的內在父母:就像你會保護自己孩子一樣,現在你要學會溫柔地問自己:「你怎麼了?我能怎麼照顧你?」用這樣的方式,你才不會再等著從他人那裡獲得愛的殘羹冷炙。

 

💬 你不需要再當情緒的容器,也不需要再用忍耐證明價值。

你是值得被尊重、被愛的。

 

📌如果你也正與NPD家人共處、或剛開始覺察這些模式,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歷,也歡迎你從今天起,學會成為自己內在的父母,照顧那個從小就習慣隱忍的自己。

 

--

12/13-14家庭X內在小孩:重建生命安全感,成為自己的內在父母(第二期)

✦ Day 1|療癒內在小孩:修復原生家庭創傷,轉化內在家庭關係

✦ Day 2|成為內在父母:全面更新自我設定,掌握安全感鑰匙

你不需要一輩子等待別人給你安全感,

現在就可以,讓自己成為自己的避風港。」

 

如果你準備好不再重複受傷的循環,

那麼,這堂課將是你人生的啟程。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