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你以為的愛上,是一種深層情緒勾動

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MBTI認證施測師

我在國外看不了《母單》的完結篇,看著網上各種暴雷與討論,以及看完第八集後,我彷彿看到許多「暖男」型的人會出現的症狀:對某些與自己相似經歷者特別魂牽夢縈,特別心疼,無法自拔地將關注力放在對方身上,希望能照顧好對方,到最後能拯救對方,殊不知,是拯救童年無助的自己。

延穆被大部分的人批評為海王,甚至不像母單,但看著他某些行徑,其實都很容易讓女性心動。

與珉鴻約會時,先問對方自己要不要戴眼鏡;跟李陶約會時,會因著對方的期待說出:對我來說今天只有一場約會(意指,即使跟其他人相處也不似李陶般的約會感);在李陶房間裡面對她的攤牌時,會因為不希望李陶難過,一邊承認著對志軟有感覺,卻一邊跟李陶說不會跟志軟有太多互動;在休息室聽著志軟被家暴童年經驗時,情緒非常澎湃必須走到室外擦拭難過的眼淚。

有些人之所以成為暖男,是被訓練出來的體貼,是一種無法讓別人失望,總是很快回應別人情緒,不一定渴望很多人愛著自己來證明自己拿手,而是無法承受在意的人失落的模樣,而這類的人確實容易把關係搞得越加複雜,因為當他們與女性產生深層情感互動的時刻,往往是女人落難受苦的時刻,最需要幫忙與支持,但當女人依賴與習慣了對方,身心狀況變好時,暖男對女人的拯救慾卻開始下降,而女人覺得痛苦的是:「我因為感覺被你在乎著,而希望讓自己變得更好時,你怎麼就拋棄我了?」

許多人搞不清楚究竟是心動、心悸、心痛或心疼,這些感受如果在覺察不夠時,會容易混雜為「對這個人非常有感覺,那大概就是愛情」這種錯覺,而志軟也許正是符合讓他「心痛」的那種類型,很堅強地扛起來多事,又很勇敢去爭取自己的夢想,而他當時在約會中說的:「如果我有女兒,我希望她像妳一樣。」或許更是一種:「我現在是成年男人,我希望像父親一樣守護妳,因為妳的成長沒有被支持,而我希望女兒有像妳一樣的堅強,但又有我這個父親的愛。」

這段像是極高的尊敬,卻似乎也有著守護的宣示。

有些暖男的成長過程,有許多無助,看著親愛的人受苦卻堅強著,只能讓自己成為乖巧又體貼的人,減少家人的受苦與操煩,溫柔細緻地觀察人的感受,對環境與氣氛敏銳,有趣的是,他會被無憂的人吸引(李陶),有可能是一種因為生命經驗反差的吸引,或生理上的喜歡,但對志軟的感覺更像是潛意識中宿命般的熟悉感與使命感牽動,那通常是擋都擋不了,英雄式的拯救者之戀,而生活精彩優秀又開心的李陶給不了這種感覺,人間清醒的珉鴻更不用說了。

拯救者之戀,真正想拯救的不是這個受苦的女人,而是小時候面對在意的人,無法讓對方幸福的自己,因此他們通常會非常寵愛對方,也可能弱化對方,讓自己成為「有能」的存在。而分手最重要的契機,自然是當女人非常獨立,自己不被需要的時候,下一個需要被拯救的人自然會出現了。

拯救者之戀的經典代表,可以看《媽,別鬧了!》原著:「我媽的異國婚姻」中的爸爸角色。

女人們,別輕易懷疑自己的價值,持續地、好好地認識自己,因為妳值得被健康地欣賞與喜歡著。

 

--

推薦課程:

你將在課程中獲得:
🌱清晰辨識自己的依附模式與互動慣性
🌱彼此在關係裡的潛在衝突與矛盾
🌱好好相愛與連結的互動模式
🌱既親密又能獨立的自我扎根術

課程大綱:
模組一|看懂彼此迷宮:依附型態與互動困境破解
模組二|解開焦慮與逃避的心鎖:認清心理糾結與防衛策略
模組三|設計親密新互動:實戰練習好好相愛相處

這堂課,就是要帶你看見這些愛裡的內耗與防衛,理解焦慮與逃避依附的深層困境,改寫彼此在關係中的互動糾結,學會好好相愛,好好相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