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師諮商之後從不記錄個案的資訊?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諮商之後從不記錄,有時候會再重講一次有點浪費時間,跟心理師反應過,他說他用情感記憶法,當下好像被說服了,但之後繼續發現他又忘記我說過的事後,我還是很介意。不免會想是不是因為這樣讓諮商效率沒那麼好,想聽聽其他心理師的意見?
#心理師不能不做紀錄
在衛生局的規定裡頭,必須要有紀錄。之所以有要求在於,有時候案主需要去調閱諮商記錄,進行法律使用時,像是離婚官司、職場霸凌或性騷,所以在合格的心理諮商的場所裡頭一定有諮商紀錄的要求。
那情感記憶法我並不熟悉,但是你說每一個案主工作有時候超過一百次,有些人可能二三十次,每個談話內容細節,或者是他有幾個表哥表姐,然後他的阿公阿嬤什麼時候去世,並不容易完全記清楚,因為一個session裡頭有五十分鐘,全部記得非常詳實,對我也有難度。
#真正的問題是你的主訴有沒有解決?
其實重點應該不是在於他對你說的內容的記憶到底詳不詳細,而是整個核心談話的主訴,想解決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他有沒有聚焦在你的主訴上面幫忙你去解決你最困擾的問題,才是重點,案主很多記憶或故事線或許他們覺得很重要,但對心理師來說,不是真的需要知道這麼多故事線,我需要知道的是,這條線的前因後果?或你有沒有過往還有同樣的其他條線?
心理師需要知道的,是「脈絡」跟「模式」就能切中要點的工作。
如果他是一個談話非常長期的案主,他可能在第20次跟我講。然後在第35次又在跟我講的時候,我坦白講,我也沒有辦法記得這麼這麼的完整,因為人的記憶就還是是是有困難的一件事情。可是他在第20次處理的問題,跟他在第35次在處理的問題,有可能已經不太一樣了,所以他他的主述可能在這個歷程中開始調整。
#核心問題是工作方向有沒有滿足期待?
真正的問題可能是你們的工作有沒有在你渴望的節奏上,例如:你現在很想處理跟男友相處的問題,他一直你的家庭,如果說這些東西可以回到你的伴侶關係的相處,那很OK,若談得太遠了,你就會覺得沒有效率。
就是真的把心理諮商當成一個練習。在心理諮商的歷程當中,你有任何的不解,或你有任何的遲疑,你都練習在心理諮商的過程當中去把它表達出來,對你的人際相處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