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依附 vs 逃避依附:為什麼有人越吵越清醒, 有人說完就睡?
作者:吳姵瑩諮商心理師/MBTI認證施測師
在《全民星攻略》出了一道關於焦慮依附與逃避依附者哪一個更容易睡不好的題目,相信很多習慣閱讀心理學知識的朋友,會有非常直覺的反應,但究竟背後的原因為何呢?
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出在他們彼此情緒調節模式上,這兩種依附風格在情緒管理上的差異性是關鍵。
焦慮依附者:無止境的反芻與過度焦慮
焦慮依附者對於關係中的距離感和衝突感非常敏感,第一個反應通常是「被拋棄感」的恐懼衝上腦門。
這時,他們會非常急迫地想要「解決問題」,通常會採取討好的方式,趕快去照顧別人、弭平對方的情緒,或是想辦法拉攏對方,來確保關係的安全,避免自己被丟下。
若對方沒有明確回應,他們就會陷入無止盡的反芻當中。
例如:
「我是不是不重要?」
「你為什麼這樣還睡得著?有在乎我的感受嗎?」
「我們是不是完蛋了?」
「結果我付出這麼多,換來的是什麼呢?」
這些問題在他們的腦中不停迴盪,讓他們無法平靜下來。接著就是翻來覆去,或者想要把對方踢下床。如果沒住在一起,他們可能會拿起手機,狂發訊息,等待一個讓自己安心的回覆。
因此,焦慮依附者的睡眠品質會非常差,甚至有可能徹夜難眠。
逃避依附者:情感迴避與壓抑
與此相對,逃避依附者本身就有一種「關係不靠譜」的感覺,因為他們自己也不太依賴他人。
遇到事情時,他們習慣關機,選擇逃避情感的處理。他們會習慣性地分散注意力,知道關係有壓力,但可能會透過其他方式來忘卻這些情緒,譬如瘋狂打電動,借由感官刺激來逃避內心的不安。
當他們有力氣再想一想要怎麼回應時,也會選擇進一步的情感疏離。 他們本身就容易阻斷情緒,因此也發展出轉頭就睡的本事。
或者,當情感上有壓力時,他們會離開環境,壓抑感受,甚至到最後可能連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或想做什麼都搞不清楚。
雖然他們不像焦慮依附者那樣在關係中過度焦慮,但這種情感上的疏離和自我保護行為,可能讓他們難以處理壓力或情緒波動。
因此,逃避依附者的睡眠困擾雖然不會像焦慮依附者那樣直接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情緒,但情感的壓抑和疏離行為仍然可能影響他們的睡眠質量,雖然不那麼明顯。
心很疏遠,行為黏著的持續循環
他們情緒調節的差異性,很根本性地造成他們相處上的隔閡感,同時也是他們可以持續在一起的主因,因為兩個逃避型家裡根本就是冰山,兩個焦慮型通常也很難相互吸引,安全依附則會受不了被冷處理,相信自己有更好的選擇而華麗轉身。
如果你也曾在感情中一再陷入這些模式,想真正走出情感的惡性循環,
我們誠摯邀請你參與:
《愛情X療癒內在小孩》擺脫不安全感,打造成熟親密關係地圖課程
這堂課將結合依附理論、內在小孩療癒與能量系統,帶領你逐步辨識創傷根源、轉化生存策略、學習成熟愛的三大能力——自我安頓力、親密溝通力、界線守護力。用12小時課程的時間,幫助你完成自己的內外在惡性循環圖,藉由多種案例分析與系統系細緻的自我剖析,讓你得以掌握自己的情感地圖,深化成熟關係互動技能。
讓你從關係中看到自己,從自己中修復關係,停止祈求愛,開始成為值得愛的人。
重新建構你愛與被愛的能力。
你的情緒值得被看見,內在困惑可以被理解。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iiispace
每週寄送電子報,深入解析情緒、自我關係與療癒練習,
為你整理最實用的心理健康觀點,穩定心靈、練習與自己好好相處。
👉 加入官網會員,專屬獲得心理師精選內容
💡想要學習更多心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