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跟我有關的,都是不好的:內在黑色供應鏈
作者:吳姵瑩Chloe諮商心理師/MBTI認證施測師
在我的諮商經驗中,有一種強烈自我否定的機制,我稱它為「內在黑色供應鏈」——任何進入這套系統的事件,不論本質是好是壞,最後都會被加工成負面結果。這是一種負面自我概念運作模式,而這樣的系統,往往悄悄主導著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對世界的感受。
舉例來說,小明完成了一份提案,整體架構清晰、創意充沛,同事與主管也給予了正向的回饋,但他卻在回家的路上陷入焦慮:「他們應該只是不好意思批評我」、「如果是別人來做,應該可以更好」、「我是不是漏了什麼沒注意到?」這些念頭接踵而來,讓他雖然感覺到開心跟被肯定,卻因為讚美的描述與內在設定不一致,就立刻內在黑化,來保持「負面自我概念」的「穩定性」。
這就是「黑色供應鏈」的運作方式:當這件事是其他人做的,我們可能會輕鬆看見對方的努力與成果,給出溫暖的肯定;但只要主角換成自己,就會啟動一連串的自我苛責、自我懷疑與放大缺點的機制,彷彿內心有個無形的濾鏡,只容許負面結論出現。
長期活在這樣的內在運作中,會讓一個人逐漸耗盡心理能量。無論付出多少、達成多少,都無法真正滋養自信,因為一切都在進入內心後被貼上「還不夠好」的標籤。這會讓人不斷地往外追求認同、過度努力,卻始終無法安住在自我價值裡。
要跳脫這條黑色供應鏈,第一步是覺察。當你又開始對自己過度挑剔時,請先暫停,問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最好的朋友做出這件事,我會怎麼看待?我還會這麼苛刻嗎?」試著把自己當成一個值得被善待的人,這個意念本身,就是對舊有系統的鬆動。
第二步,是學習與內在的念頭保持距離。我們的大腦習慣性地運作著熟悉的路徑,但念頭不等於事實。你可以試著說:「我現在注意到,我又開始覺得自己不夠好了。」這個語句的力量在於,它幫助你看見這是「一個想法」,而不是「唯一真理」。
第三步,用不同眼光做「同在」練習。不用立刻刪除黑色供應鏈,而是知道「我不夠好」,同時有「我這件事做得不錯」的兩種聲音,雖然產線變多感覺有點複雜,但持續運作後就能產出不同的內在環境了。
請相信,你的內在,不只是黑色的供應鏈。它也有重新設計系統的能力。每一次的覺察與接納,都是一次重建心理運作模式的契機,讓你慢慢活出更溫柔、更穩定、更肯定自己的狀態。
愛心理諮商所【大安館・汐止館】,陪你走在自我探索與療癒的路上。
📩 想聊聊?預約諮詢 → LINE @iiispace
💡想要學習更多心理課程?
愛心理線上學校